试管婴儿日记:取卵针的12厘米长度
试管婴儿日记:取卵针的12厘米长度
当医生举起那根12厘米长的取卵针时,不锈钢冷光在无影灯下划出一道弧线。我盯着电子屏上显示的卵巢超声影像——8个卵泡像气泡般整齐排列,最大的18mm,最小的12mm。这是促排卵第10天的成果,而此刻的取卵手术将决定我们三年备孕路的最终答案。
一、促排药物与卵泡监测
每天固定时间注射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(剂量175IU)让腹部出现密集的针眼淤青。第5天B超显示左右卵巢各有5-6个卵泡,但雌二醇水平仅586pmol/L,医生当即追加拮抗剂防止提前排卵。最痛苦的时刻是当护士说:"今天开始加打醋酸加尼瑞克,这个针会有点疼"——事实证明,这种pH值3.5的酸性溶液确实能让注射部位持续灼痛3小时。
- 促排第7天:最大卵泡14mm,子宫内膜8mm
- 促排第9天:雌二醇飙升至4820pmol/L
- 夜针当日:3支HCG注射液花费2476元
二、手术室里的12厘米
全麻前的最后记忆是麻醉师说:"现在推丙泊酚,会有点血管痛。"再次醒来时,下腹的钝痛像被十根橡皮筋同时勒紧。病历显示医生共穿刺22次,获取成熟卵子7枚,其中3枚存在卵丘细胞脱落现象。那根直径2mm的取卵针比想象中更粗——作为对比,普通肌肉注射针头仅0.7mm。
术后护士递来的注意事项写着:"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,若日增体重超过1kg需急诊。"我盯着电子秤上突然增加的2.3公斤,冰箱里准备好的10瓶运动饮料突然有了紧迫感。
三、实验室里的生死时速
受精报告用红色印章盖着"ICSI"(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)。胚胎师后来解释,丈夫的精子存活率虽然达到WHO标准的42%,但正常形态率仅2%,必须采用显微注射。培养箱里的温度维持在37℃、二氧化碳浓度6.2%,这是模拟输卵管环境的精确参数。
- D1:5枚正常受精(2PN)
- D3:3枚达到8细胞Ⅰ级
- D5:唯一囊胚4BB级
当胚胎师指着那个正在扩张的囊胚说"透明带已经变薄"时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辅助孵化技术要在胚胎外膜上打孔——这个直径0.15mm的小孔,可能就是生命最初的突破口。
四、等待与抉择
冷冻保存协议写着"每年管理费3800元",而新鲜移植的妊娠率数据是45.3%(35岁以下组)。我们最终选择了冻胚移植,因为取卵后飙升到18cm的卵巢需要时间恢复。护士递来雪诺酮阴道缓释凝胶时特别叮嘱:"给药器要插入6cm深,否则影响吸收。"
现在每天早晨验孕棒的白板都像在嘲笑那根12厘米取卵针的付出,但实验室传来的囊胚照片里,那些紧密排列的滋养层细胞仍在诉说可能性。生殖中心的宣传册上印着"单周期活产率52.7%",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,就是我们全部的希望所在。